1993年,在广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个丈夫。“他和他的一班朋友在一起,和我的母亲聊天。我则安静地坐在一边。”忽然间他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瞬间让她触动--但现在她已记不清那是个什么样的动作。
也许当真有缘分,“他的证件掉了,不能够当天回香港,于是我的热心的母亲说,不如住在我那里。”之后,他拿了证件回到香港,一切发生得很快。
母亲知道她和又穷又没工作的男青年拍拖,极力反对。她和母亲闹翻了,从家里搬了出去。上海是回不去了,她留在了深圳,成为“闪婚”先行者。“从初恋到结婚,每一段感情总是让我奋不顾身,从来不考虑后果。”当时他们认识了不到3个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现实并非童话。她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常在各地出差,有时他们一个月才见一次。“而对于他的一切,他做一些什么,他曾经做过一些什么,曾经爱过什么人,我从来没有去了解过。”
1995年,闾丘移民香港,并应聘成为香港传讯电视中天频道的翻译。由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3个月后,她跳槽到TVBS任电视记者。TVBS面向台湾观众,而且题材受限制,1997年,她转投开播不久的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
“孩子还没有满月,我又换了工作,进了凤凰卫视,而且开始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课程。那两年的时间是相当吃力的,因为白天要工作,每个星期还有两个晚上要去上课。我还是坚持自己带着孩子。”
当时凤凰人很少,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压力很大。她是“老土”的香港新移民,一不小心成为了香港庞大的“负资产”一族。
1999年买了房子。因为金融风暴,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从1997年的高峰下跌差不多4成,特区政府的大小官员出来说,楼价已跌到谷底,小市民可以置业了。
刚到香港时她租了别人的一间房,卫生间和客厅是公用的。她想有个自己的家,于是“英明”地买了200万港币的房子,还觉得卖方亏了差不多100万。“当时属于高利息时代,每月还银行差不多2万港元,而且还要20年的时间。”
不料楼价还在继续跌。不过是4年时间,她的房子已经跌到100万了。“香港经济不景气,传媒公司也不景气,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一家公司都要依靠裁员来控制成本。一家家的公司倒闭,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她想,“如果有一天,我工作不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兴趣,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