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广州讯】(驻穗记者 姚嘉莉)海洋药物目前已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宁在在近日举行的格致论道·湾区第9期演讲中,从3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说起,讲述科学家向海洋问药的有趣经历,分享海鞘、文蛤等有趣的海洋生物如何成为抗肿瘤的良药。
海鞘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被囊动物,大概有2300多种海鞘。吴宁团队在萨氏海鞘中发现了一些活性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萨氏海鞘中,含有56个氨基酸的一个多肽,其中还有12个半胱氨酸,能够形成一个致密的空间结构,当用它来作用于癌细胞,癌细胞周围的突触消失,细胞之间连接消失,最后失去转移性直至慢慢死亡。
文蛤也是肿瘤转移的克星。吴宁说,“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不是海龟,是蛤。”去年发现了一个北极圆蛤,它已经活了507岁。它最终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要拿它做实验,搞清楚它到底活了多少岁。这就说明蛤类它可能有很强的抗逆性。经历两年时间,他们终于在蛤肉里面找到了一个抗肿瘤活性挺好的蛋白,但它含量特别低,在一吨当中也就得到几克。但是,随之产生了两大桶的体液成为研究对象。体液里的蛋白浓度蛮高,通过把它的粗体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比肉还要好。